秘魯人維克多·奧塔蘇在中國完成2個月的工作訪問后,即將啟程回國。與以往不同的是,這一次奧塔蘇的行李箱中裝有一枚他在不久前榮獲的2017年度中國政府友誼獎獎章。
過去10年里,奧塔蘇作為馬鈴薯專家5次來華,協(xié)助青海省農林科學院培育出“青薯9號”等新品種,使馬鈴薯種植戶獲得了可觀的經濟效益。
秘魯是全球馬鈴薯的原產地之一,其國際馬鈴薯中心堪稱世界上最完整的馬鈴薯基因庫。奧塔蘇曾在那里工作了30年。2004年,時任該中心試驗站站長的奧塔蘇接待了一批遠道而來的客人——青海省農林科學院代表團。
一年后,奧塔蘇應青海省農科院的邀請來到中國,開啟了中秘馬鈴薯培育、種植,以及病蟲害防治等多方面合作。2006年,雙方的合作結晶“青薯9號”問世,成為中國西北乃至全國推廣的抗旱抗病名優(yōu)產品。
“它可使每畝地增收300塊到400塊錢,為農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福利?!鞭r業(yè)部現(xiàn)代馬鈴薯產業(yè)技術體系育種組崗位專家、青海省農科院副院長王艦說。到2016年年底,該品種種植面積已達1616萬畝,為農民帶來純收益28億元。
在奧塔蘇的幫助下,青海省農科院從秘魯國際馬鈴薯中心引進馬鈴薯資源232份,雜交育種工作效率比10年前提高近3倍;馬鈴薯人工授粉從大田搬到溫室,雜交組合的平均坐果率從15%提高到50%……
土豆是秘魯人必不可少的主食之一。第一次來中國時,奧塔蘇曾因為“吃不到”土豆而發(fā)愁。
他清楚地記得,在第一場歡迎宴上,他找遍桌上的菜卻沒有找到燉土豆或炸薯條。難道中國人不吃土豆嗎?就在他感到不解時,中國專家指著一盤尖椒土豆絲說:“這就是土豆啊?!眾W塔蘇這才恍然大悟,原來在中國,土豆還可以這么吃。很快,他就愛上了土豆的各種中式做法,“每次只要有含土豆的菜,我都會點上一道”。
與中國打了十幾年交道,奧塔蘇自認為是青海省馬鈴薯產業(yè)發(fā)展的“見證者”。在他看來,青海省農科院的進步不僅體現(xiàn)在學術研究水平上,還體現(xiàn)在溫室、實驗室等硬件設施和國際化人才隊伍培養(yǎng)方面。
奧塔蘇記得,早年到中國開研討會時需要翻譯才能彼此溝通。如今,農科院大多數(shù)專家都掌握英文,交流更順暢了。據(jù)王艦介紹,通過奧塔蘇的牽線搭橋,青海省農科院除了與巴西、美國、澳大利亞和厄瓜多爾等國保持業(yè)務聯(lián)系和往來外,還與智利簽署了馬鈴薯專項合作協(xié)議。
2015年以來,中國積極推動馬鈴薯主糧化戰(zhàn)略,將其列為除稻米、小麥、玉米之外的第四大主糧。目前,中國馬鈴薯種植面積和產量均約占世界的四分之一,是馬鈴薯生產和消費第一大國。
與中國結緣后,奧塔蘇越發(fā)覺得,中國人與美洲土著人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懊乐薜谝粋€農民從何而來?我深信,來自中國的高原地區(qū)?!眾W塔蘇正在寫一本關于古代安第斯地區(qū)農業(yè)發(fā)展的書,力求從農業(yè)角度分析“中國人穿過白令海峽發(fā)現(xiàn)南美洲”的可能性。
“中國文化比印加文化更古老,但在土地使用方面,比如對梯田的利用,卻十分相似?!彼f。
奧塔蘇認為,青藏高原的地理環(huán)境和自然條件與安第斯山區(qū)非常相似,有利于有機農業(yè)的建立。
“如果我的相關建議得到采用,明年我還會回來,”這次回秘魯之前,奧塔蘇已經開始考慮下次來華考察的計劃,“我還希望自己能懂點漢語,這樣就能更好地在中國生活?!保ㄓ浾?朱婉君 繆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