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游學成暑假“標配”?超七成受訪中小學生家長直言收獲低于預期
漫畫:徐駿
暑假期間,很多家長都給孩子報了假期游學項目。近年來,游學已經成為中小學生中的一股“潮流”,甚至在一些家長和孩子眼中成為必不可少的假期項目。我國游學市場因此得到快速發(fā)展,同時也暴露出了很多問題。
根據(jù)對1978名中小學生家長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74.9%的受訪家長為孩子購買過假期游學項目,小學高年級學生參加游學項目的比例最高。關于游學效果,75.0%的受訪家長感覺孩子假期游學的收獲通常都低于家長預期。只“游”不“學”、“游”多“學”少被指為游學項目存在的主要問題。
74.9%受訪家長為孩子購買過假期游學項目
黃女士在廣東中山從事貿易工作,她的孩子讀初二。今年暑假,黃女士送女兒參加了由女兒學校和某夏令營機構聯(lián)合舉辦的北京研學之旅,7天時間,一共花費4950元。“孩子們在北京主要去了清華大學、故宮、長城、頤和園、水立方、鳥巢和航天博物館等地”。
黃女士介紹,她身邊參加假期游學的孩子越來越多了,在民辦學校,學生假期游學更加盛行,“我女兒小學時就游過學,當時是各班自發(fā)組織,由家委會牽頭找旅行社安排”。
李淼(化名)是河北滄州某壽險公司職員,她的兒子讀高三,今年暑假參加了由學校組織的赴美游學項目。“學生自愿報名,參觀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斯坦福大學、西點軍校、哈佛大學等著名大學和代表性景點,還在布魯克萊恩高中做插班生學習。整個行程共花費3萬多元,歷時17天”。
調查顯示,74.9%的受訪家長為孩子購買過假期游學項目,88.9%的受訪家長稱身邊假期去游學的孩子變多了。交互分析發(fā)現(xiàn),小學高年級學生家長給孩子購買游學項目的比例最高(79.7%),然后是初中生(79.1%);二線城市家長給孩子購買游學項目的比例最高(76.2%),然后是一線城市(75.6%)。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實驗學校高一教師李海軍表示,學校有假期游學項目,一般都是在國內。“我們分別組織初二年級、高一年級、高二年級學生進行國內游學,要求學生都參加。出國游學是自愿報名參加。” 李海軍介紹,“學校的游學項目要求各個學科根據(jù)游學地點設計游學任務和作業(yè),個人或者小組在游學過程中完成,或者回來完成”。
調查顯示,79.3%的受訪家長認為假期游學對孩子的成長有意義,其中11.0%的家長認為意義重大。
李淼認為,現(xiàn)在的孩子容易以自我為中心,參加游學活動能讓孩子學會遷就別人,學會合作。
李海軍認為,游學的作用主要體現(xiàn)在,在老師的引導下,學生能夠有意識地發(fā)現(xiàn)與學科相關的問題,感受到所學有用。另外也可以提升處理問題的能力。
“相對來說,中學階段到外面去游學,孩子獲得的東西會多于小學階段。”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介紹,不同孩子的發(fā)展狀態(tài)、心態(tài)都是不一樣的。從整體來說,小學階段的孩子對自然的興趣濃厚一些,到了中學階段,很多孩子開始對社會有更強的感知力,有更多的觀察。
受訪者認為只“游”不“學”,“游”多“學”少是游學項目存在的主要問題
調查中,75.0%的受訪家長感覺孩子假期游學的收獲通常都低于家長預期,其中17.9%的人直言遠低于預期。
儲朝暉表示,由于孩子觀察能力等各方面能力的限制,游學對孩子所起的作用,并不像很多父母期望的那么高。
李淼坦言,孩子游學歸來的收獲是低于她的預期的。“我想讓孩子提高英語學習興趣、感受異國文化,最起碼也能讓孩子通過游學確定一個奮斗目標。但孩子說,他們雖然上了一星期課,但宣傳介紹的課程沒有全部都體驗,上過的課程里,英語作文課很難,數(shù)學課很簡單。語言上,導游基本都講中文,孩子也沒機會與外國人交流”。
黃女士認為,孩子出去游學,能夠達到體驗生活、學習自立、開拓眼界這些目的,但家長們對游學的質量是有意見的,“比如游學過程中時間安排是否合理,吃飯住宿是否夠標準”。
北京居民蔣勇量(化名)去年暑假讓孩子去參加了一個英國游學項目,為期十幾天,“通過孩子的描述,我覺得主要還是走馬觀花式的游玩,沒學到太多東西”。
游學市場存在什么問題?調查顯示,只“游”不“學”,“游”多“學”少(63.7%)被受訪家長認為是主要問題,其他問題還有:實用性不強(55.4%),收費高、亂收費(51.8%),管理不規(guī)范、虛假宣傳(48.3%)等。
儲朝暉認為,游學機構瞄準了父母們對游學的高期望、教育上的熱切心理,存在定價過高的問題,甚至存在某些不規(guī)范的操作行為。“我認為家長在這方面的高期望是造成這種現(xiàn)象的直接原因。”他說。
李海軍認為,游學市場還處于發(fā)展初期,需要不斷完善,“目前辦學有余力的學校已經紛紛開展了起來,這是一種進步,能夠讓學生從課堂中走出來,感受世界的美好”。
74.8%受訪家長建議加強游學市場準入門檻,嚴格核查機構資質
黃女士希望,教育部門能夠公開推薦一些誠信度高、質量好的游學機構給家長們參考,“另外可以建立有效的監(jiān)管機制,比如設置學生家長的意見反饋和舉報渠道,讓家長對游學機構進行評分”。
李淼認為,游學機構需要結合孩子年齡、所在年級給孩子量身打造產品,精選游學地點,安排流程,“最重要的還是安全。如果能為家長提供孩子游學過程的視頻就更好了”。
李海軍希望加強對游學機構的監(jiān)管,針對游學機構產品制定相關標準和審批制度。“只靠家長自己辨別是不行的,因為一關系到孩子,家長進行選擇時可能不太理智”。他認為,參加學校組織的游學相對更好些,“比如我們學校,由課程中心確定路線,與有資質的游學組織平臺協(xié)商每一個細節(jié),大大提高了游學中學的比重”。
調查中,對于提升游學產品質量,74.8%的受訪家長建議加強游學市場準入門檻,嚴查機構資質,62.4%的受訪家長希望出臺游學產品標準,53.9%的受訪家長希望教育和旅游等部門對游學機構加強監(jiān)管。
儲朝暉認為,規(guī)范游學市場不能僅靠行政部門偶爾集中整治,“規(guī)范游學市場和規(guī)范其他市場是一樣的,要做到更加公開、透明,同時需要更加有力、健全的法律保障,這是最關鍵的”。
參與本次調查的受訪家長中,孩子讀小學低年級的占30.2%,小學高年級的占41.2%,初中的占21.0%,高中的占7.6%。一線城市的受訪家長占32.3%,二線城市的占45.0%,三四線城市的占20.3%,城鎮(zhèn)或縣城的占2.1%,農村的占0.4%。
中國青年報·中國青年網記者 杜園春 實習生 黃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