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3、2、1,發(fā)射!”隨著自制水火箭“嗖”地一聲竄向天空,青海省西寧市行知小學的孩子們歡呼雀躍,共同見證一次成功的科學實驗。
“水火箭飛得真高,好神奇啊!”在青海省北斗科研科普基地特邀教師的指導下,孩子們不僅提高了動手能力,還明白了制作水火箭背后的科學原理。
“前兩天在教室集中觀看神舟十六號載人飛船發(fā)射,結合老師介紹的航天知識,感覺自己與航天員的距離更近了一步?!毙兄W三年級學生李一文是個小“航天迷”,通過參加學校的趣味科普課程和實操體驗,更是點燃了好奇心,“今天,我和同學們還一起完成了電波鐘組裝和北斗衛(wèi)星模型,這是最好的節(jié)日禮物!”
西寧市行知小學學生代表在為同學們做科普解說。(行知小學供圖)
青海地處高原,有獨特的天文觀測資源、青藏高原特色生物資源等。近年來,青海省不斷推動在“雙減”中做好科學教育加法,充分整合校內外資源,推進學校主陣地與社會大課堂有機銜接,全面提高學生科學素質。
行知小學校長周靜介紹,學校在“六一”國際兒童節(jié)來臨之際,邀請校外科普專家,根據(jù)學生年齡特點,安排科普講座、科學實驗、模型制作等內容,培養(yǎng)孩子們認真觀察、獨立思考、勇于實驗探究的好習慣,“希望將科技創(chuàng)新的種子扎根在他們心底”。
5月30日,西寧市西關街小學學生正在做科學實驗。新華社記者 張子琪 攝
科學教育是提高全民科學素質的重要基礎。西寧市西關街小學通過“館校協(xié)作”,充實“第二課堂”,結合學生成長需求與特點,成立科技社團,圍繞天文、地理、植物、氣象、人文等領域,定期安排學生前往科技館、博物館等沉浸式開展課外活動。操場上,西關街小學科學老師黃哲元帶領科技社團的學生用專業(yè)設備觀測太陽,孩子們既興奮又好奇,追著老師問個不停。
“基礎教育階段是‘孵化’學生科學精神、創(chuàng)新素質的重要階段。‘科普進?!粌H能讓孩子們獲得知識,更重要的是幫助他們培養(yǎng)科學精神、增強家國情懷?!秉S哲元說。
5月30日,西寧市西關街小學開展科普活動,學生在學校的“科普長廊”體驗。新華社記者 張子琪 攝
參加科技社團后,西關街小學學生東格央宗喜歡上了植物標本制作,“有趣的實驗可以加深對知識點的印象。在參觀博物館時了解到高原有很多特有的動植物,將來我想當一名科學家,去探索大自然的奧秘?!保ㄓ浾邚堊隅?nbsp;陳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