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8國際博物館日”前夕,中國博物館協(xié)會公示了第五批全國博物館定級評估一級博物館名單。在123家上榜博物館中,上海大學博物館等三家高校博物館在列。此前,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山東大學博物館等已入選一級博物館。
在當下的文博熱中,一些高校博物館走出“象牙塔”,與國博、省博同臺競技。不過,在高校博物館序列里,能被“定級”的只是鳳毛麟角。記者走訪北京的一些高校博物館發(fā)現(xiàn),高校博物館總體上呈“小而精”特點,更突出教育和研究功能。由于身處校園內(nèi)這一特殊原因,高校博物館在專業(yè)化運營、對校外開放等方面仍存諸多問題,未來還需因地制宜,找到差異化發(fā)展道路。
數(shù)量超三百家,大多“深藏不露”??
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北京大學賽克勒考古與藝術博物館、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航空航天博物館、北京外國語大學世界語言博物館……北京市海淀區(qū)高校云集,也涌現(xiàn)出了“高校博物館群”。
“沒想到清華藝博展出這么多姚華的書畫作品!”河北張家口蔚縣的幼兒美術教師王秀茹,周末專程到清華藝博觀展。在四層展廳中,清華初創(chuàng)時期的國文教員、“一代通人”姚華的200余件藝術作品被悉數(shù)呈現(xiàn),王秀茹一邊聆聽志愿者講解,一邊貼著玻璃觀察大師墨寶。
“中國古代文明、工藝美術設計、經(jīng)典藝術,2016年成立以來,我們逐漸形成了這三大特色學術展覽板塊?!鼻迦A藝博常務副館長、中國博物館協(xié)會副理事長杜鵬飛介紹。
清華藝博位居清華大學校園邊緣,總建筑面積約3萬平方米,現(xiàn)有藏品25177件,包括書畫、織繡、陶瓷、家具、青銅器等六大類。截至今年四月,清華藝博累計推出展覽114個,接待觀眾逾350萬人次。
記者走訪的大部分高校博物館深居校園內(nèi)部,雖場地規(guī)模有限,展藏卻不乏個性趣味。例如北大賽克勒考古與藝術博物館展出中國考古學各時期的典型標本;北航的航空航天博物館收藏300多件航空航天文物精品及珍貴實物,包含一架全球僅存兩架的“黑寡婦”戰(zhàn)斗機;北外世界語言博物館展出各版本外漢詞典、中國外語教材、中外語言學圖書、磁帶、音頻等。
中國博物館協(xié)會高等學校博物館專業(yè)委員會2019年編寫的《高校博物館圖錄》顯示,彼時在冊的高校博物館達104家。杜鵬飛說:“如果算上未備案的,我們認為一般意義上高校博物館的數(shù)量在300家以上?!贝饲斑€有媒體稱,全國高校博物館達400余家。
是展品,也是教具??
高校開辦博物館蔚然成風,但“能見度”依然不高。在采訪中,不少人表示沒有聽說過大學里有博物館。而在另一端,呼吁高校博物館加大社會開放力度的聲音卻越來越多。
當下,擴大開放、開發(fā)文創(chuàng)讓博物館里的文物“活起來”,成為高校博物館面臨的時代課題。然而,高校博物館“活起來”不僅要面向社會大眾,更要面向校內(nèi)師生這一特殊群體。高校博物館的大門該怎么開、開多大,仍存爭議。
“一種觀點認為,高校博物館如果和社會上其他博物館使用同一套運行邏輯,可能會弱化它服務于高校教學、科研的初衷?!北本┐髮W考古文博學院助理教授王思渝舉例,基于文物保護的需求,普通觀眾需要隔著玻璃觀展,但對考古學、博物館學等學術群體來說,需要通過觸摸等方法更加細微地觀察,二者在展陳方式、管理上有本質區(qū)別。
回顧世界博物館發(fā)展歷程,最早的博物館便是利用收藏的器物開展學術研究。隨著時代發(fā)展,博物館的內(nèi)涵不斷豐富,但教育和研究始終是應有之義。多位從業(yè)者表示,高校博物館理應優(yōu)先服務于高校的教育研究工作。
走進位于北航的航空航天博物館,門口指示牌寫著《航空航天概論》上課地點——《飛機結構》單元在前廳西側、《發(fā)展概況》單元在停機坪大廳,還有《航空發(fā)動機》《導彈設計》《航空宇航技術》等大學課程也在博物館內(nèi)教學。
“博物館里的展品就是教具?!北本┖娇蘸教齑髮W博物館首席專家韓國軍說,在博物館里教學,學生可以直觀地理解飛機設計的技術要求和結構受力分析等特點,還能領會技術背后的社會文化價值,這是圖書館、陳列室無法替代的。
記者了解到,一些高校博物館在滿足學生教學科研的同時,也不同程度地打開大門,向社會開放。例如,清華藝博采取市場化運營方式,觀眾可購票觀展;北外世界語言博物館面向社會免費開放,提供免費講解服務;也有部分高校博物館僅接受單位團體預約參觀,未向校外個人開放預約。
韓國軍說,在博物館上課時,他會調(diào)整教學語言,融入互動性內(nèi)容;在為觀眾講解時,則會適當加入科普元素,“二者并不矛盾”。
然而,仍有諸多高校博物館既與學校教育聯(lián)系較弱,也遠離社會公眾。某“雙一流”高校一名學生表示,他唯一一次進學校博物館,是因為館內(nèi)借出場地舉辦畢業(yè)晚會,“感覺展覽和自己的學習、生活關系不大”。該館除了校史展,其余常設展只在周一、三、五的下午開放兩個半小時,且現(xiàn)行入校預約政策無法滿足公眾隨時參觀。
告別“冷衙門”
“有的高校博物館,因種種原因成了學校里的‘冷衙門’?!蓖跛加逭J為,建一座高校博物館不難,但后續(xù)怎么運營是關鍵。
多位高校博物館從業(yè)者向記者表示,博物館在高校里是“邊緣部門”,既不是主要教學科研部門,也不是行政部門。由于不產(chǎn)出直接效益,學校里的人財物不向博物館傾斜,專業(yè)化運營無從談起。
人才不足是高校博物館現(xiàn)存的突出問題。多位從業(yè)者說,高校里評職稱往往沒有文博序列,博物館館員的職稱是放在圖書館、行政、后勤序列里的。待遇低、晉升難等現(xiàn)實問題,“勸退”了不少專業(yè)的博物館人才。
其次,高校博物館籌措資金、擴充展藏受限。記者采訪發(fā)現(xiàn),大多數(shù)高校博物館靠學校財政支撐,社會資金支持較少。由于存在感低,社會上的文博收藏主體也不愿意在高校博物館辦展。
2011年,《國家文物局、教育部關于加強高校博物館建設與發(fā)展的通知》下發(fā),在高校博物館提高專業(yè)化水平、提升社會服務效益、加強隊伍建設等方面做出指導。韓國軍希望,有關部門還應投入專門力量,對高校博物館事業(yè)進行專業(yè)化管理。
與此同時,高校博物館自身還需差異化發(fā)展,探尋各自適合的發(fā)展路徑。
以北外世界語言博物館為例,除為該校在校生、北京中小學學生提供語言通識教育,以及面向社會開放展覽外,該博物館還承擔社會服務和對外交流工作。
“清明節(jié)期間,我們安排博物館志愿者參與圓明園春日詩會,進行多語種詩歌朗誦。此外,接待各類來訪我國的外國青少年和國際傳媒等,宣傳中國語言學研究的發(fā)展情況,講解中國的外語教育歷史等。”北外世界語言博物館館長姚燕說。
“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因館制宜。”杜鵬飛認為,一些高校博物館雖然資源有限,但仍然可以找到適合的方法,與學校的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學科建設及社會宣教工作形成良性互動。(記者陳鐘昊 趙旭 魏夢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