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10點半,在讀博士生賀辰結束了一天的科研工作。他戴上頭盔,點開接單界面,開始了他的外賣騎手工作。
在晚風中飛馳,遲遲沒有進度的科研任務被賀辰拋在腦后?!澳泓c一下屏幕,接個外賣單子,有時候和游戲打怪很像?!睂λ裕屯赓u成為一種獨特的腦力休息方式,不需要過多考慮,還能在出汗的同時賺一些零花錢。
和賀辰情況類似的年輕人還有不少。豆瓣小組“輕體力活探索聯(lián)盟”創(chuàng)建于2022年11月,聚集了102753名“探索者”。他們原先大多從事腦力勞動,在小組里分享從辦公室“逃”向輕體力活的經歷:前媒體人分享咖啡拉花的技巧,離職不久的大廠員工記錄下應聘服務員帶來的幸福感……這些年輕人嘗試用輕體力活來平衡過載的大腦。
年輕人為何開始體驗輕體力活?苦“腦”的年輕人們,又能否在輕體力活中找到他們想要的答案?
輕體力活治好了我的“腦力倦怠”
“去年8月,我的體檢單,數據很不好。在公司的這幾年,體重已增加了接近60斤,我當時就覺得不能再拖了?!笨粗槐M人意的健康狀況,廣州互聯(lián)網大廠員工張佳瑞終于下定決心提交了離職申請,正式離崗的一個月后,她走進了為期一個月的“蘭州拉面培訓班”。
每天7點起床,8點到9點準備面團,11點半前練習拉面動作,下午兩點后用自己做好的拉面調味……在拉面培訓班規(guī)律充實的勞動中,張佳瑞久違地放松下來。25天的課程結束后,張佳瑞瘦了接近20斤。之前看電腦導致的頸椎病和脖子前傾有了改善,身心狀態(tài)都在拉面的揉捏摔打中好了許多。
“大廠人很容易職業(yè)倦怠,不知道天天做圖表做數據走流程是為了啥,久而久之自我價值感特別低?!睆埣讶鹫J為,輕體力活的成果“獨一無二”。后來她在帖子中寫道:“建議從大廠離職的人員都來試試純體力活,踏實做事真的能提升生活幸福感?!痹趶埣讶鹂磥恚@種體力活能帶來直接、即時、正向的反饋。
在福建寧德的工廠里,20歲的鄭嫻正在從事燃料質檢工作。學習旅游管理專業(yè)的她,做過酒店前臺、移動營業(yè)員、水利局文員,最終選擇進廠?!艾F(xiàn)在的工作除了必要溝通,不用額外交流?!编崑拐f,自己干活勤快,老板認可,績效分高,對現(xiàn)在的工作也很有歸屬感。
對于陷入職業(yè)倦怠的年輕人而言,輕體力活帶來的是更有“確定性”的獎勵。這種線性、可預期的工作形式為他們過載的大腦提供了一個暫時的休息站。
武漢大學發(fā)展與教育心理研究所副教授陳武指出,辦公室久坐、長期腦力勞動,易導致身心失衡,輕體力活能通過身體活動彌補精神疲勞,可視為是一種維持身心健康的有效方式?!耙粋€人的‘身’和‘心’相互影響,精神勞累時,體力活動可補償;身體勞累時,靜態(tài)思考也能調節(jié),核心是把握‘平衡度’。”
出走的勇氣:看見另一種可能
在求職迷茫期,鄭嫻發(fā)現(xiàn)了“輕體力活探索聯(lián)盟”小組。那段時間,她每天會花約兩個小時在組里瀏覽,“看看哪些工作適合自己”。這個2023年年底加入小組的年輕人,在這里看見了職業(yè)的更多可能性。
杭州咖啡師津云的職業(yè)轉型,同樣是受了小組帖子的啟發(fā)。26歲的她在互聯(lián)網行業(yè)工作3年后,在2023年6月去了一家咖啡店求職。在正式嘗試之后,她發(fā)現(xiàn)咖啡師這個職業(yè)既能學習新技能,又能實現(xiàn)工作和生活的平衡,相當符合自己的職業(yè)預期。
36歲的桔年從互聯(lián)網大廠離職。正處于求職焦慮的她看到了一名40多歲的社交媒體博主分享的職業(yè)轉型經歷,“40多歲的姐姐都能快速上手新工作,那我還在扭捏什么”。她開始檢索家附近的花店,并很快找到一份分揀花材的工作。
陳武表示,用心理學的“強化”理論來解釋,輕體力活能給予人即時反饋,有“積極強化”的作用——比如“完成一單得一單報酬”,收益數值直觀可見,能調動人的積極性。此外,輕體力活雖有人際接觸,但也許不用辦公室復雜的系統(tǒng)關系,讓年輕人“內耗”更少;同時工作自主性更強,能讓人獲得更多自由感。
陳武認可當前年輕人職業(yè)價值觀的多元化趨勢,不再局限于“體制內穩(wěn)定”“工作體面”等傳統(tǒng)標準,而是懷揣勇氣進行職業(yè)探索。但他也提醒,要理性判斷和選擇,每種職業(yè)都有門檻和難度,輕體力活的挑戰(zhàn)程度并不亞于辦公室工作。
一些體驗過輕體力活的“探索者”坦言,體驗一點也不“輕”?;ㄋ囀窃撔〗M中最常被提及的職業(yè)之一,但嘗試過的桔年說:“我只能做分裝,一看插花就知道自己做不了?!苯勰暌部疾爝^咖啡師這一職業(yè),咖啡師雖然入行門檻比較低,但工作強度也遠超出她的承受范圍?!霸裙ぷ髦械膯栴}和困難,不會因為換一個職業(yè)就解決,要想做好,肯定需要百分百的投入?!苯勰晏嵝眩安灰驗樘用つ扛L,要先去了解這個行業(yè)的真實情況?!?/p>
一天工作幾小時,不用動腦,簡單重復,是大多數“探索者”對于輕體力活的最初想象。然而,張佳瑞坦言,就算自己是拉面培訓班中“最偷懶的人”,一天的課程后仍然“體力透支、手臂肩膀都酸痛”。
嘗試將外賣工作作為兼職后,賀辰也很快發(fā)現(xiàn),對他而言全職送外賣并不是一個理想的職業(yè)選擇,“一旦把送外賣作為正式工作,那么原先時間自由又可以適當運動的優(yōu)點就不存在了”。
一場探索,是過程而非終點
津云談到周圍人對輕體力活的看法:“有的人并不認可這個工作的價值。不是所有人轉型后都能自洽、堅持下去。很多人只是想轉換生活方式,覺得新鮮才嘗試,可能一兩個月后就回到了原行業(yè)?!?/p>
腦力倦怠的大廠人對體力活抱有一種浪漫化的向往,張佳瑞把這種現(xiàn)象描述成“圍城”。在張佳瑞的分享裸辭學拉面的帖子底下,有一條評論:“你們只是因為有學歷,有托底,短暫體驗一下就說可以解決職業(yè)倦怠,但是你們還有機會回到大廠?!睆埣讶饘Υ吮硎举澩骸暗拇_,有退路的人,和靠體力勞動吃飯的人,對體力活的感受是不一樣的?!?/p>
對鄭嫻來說,工廠工作是當下最好的選擇:“現(xiàn)在的工作薪資待遇和我自己對工作的滿意程度,都比以前的工作好很多?!?/p>
賀辰說,或許博士畢業(yè)后,自己就不會再送外賣了。“能靠勞動賺錢的職業(yè)都是好工作,何況能選擇是體力還是腦力勞動的時候,選擇本身就是一種幸福?!?/p>
陳武支持年輕人多體驗不同類型工作,“體驗越多,越清楚自己想要什么”,多嘗試能幫助建立全面認知,避免被單一職業(yè)類型局限。陳武強調,工作形式本身不能解決職場困境,關鍵是通過新體驗獲得新認知,進而改變對原有問題的思考角度。
(應受訪者要求,賀辰、張佳瑞、鄭嫻、津云、桔年為化名)
(實習生 習馨元 周家安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沈杰群)
2025年10月24日 07版